11月14日至15日,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第四次交流会议在浙江师范大学举行。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肖晗、教育部国际司政策规划处处长舒刚波、浙江省教育厅外事处处长舒培冬、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郑孟状教授等出席开幕式。会议由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与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主办,中心博士研究生邵平代表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列席参会。
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肖晗作主旨报告。他指出,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交流会议创办以来,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和专业严谨的精神,坚持谋众智、聚群力,机制日臻成熟,影响不断扩大,逐步建设成为我国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最重要的交流平台之一。随着中非关系持续高位运行,国内学术界对非洲方向更加重视,研究热情更加高涨,人才储备日益丰富,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肖晗指出当前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和中国同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双边关系均处于历史最好时期。我们要抓好北京峰会成果的落实,放大峰会积极效应,努力将峰会成果转化为在非影响力,继续保持中非关系高位运行,不断开创对非外交新局面。
舒刚波在作主旨报告时指出,国别和区域研究是中央赋予我们的一项崇高的使命,重点是要打造一批信得过、用得着、离不开的新型高校智库。舒刚波介绍了国别和区域研究目前的进展情况,分析了新的形势和机遇以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舒刚波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将国家需要与自身优势兴趣相结合,将学术研究与问题研究相结合,将打造平台与建设队伍相结合,将智库建设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将热门问题与“冷门绝学”相结合,共同努力,发挥高校优势,不断开创国别和区域研究的新局面,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服务国家外交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作了题为《五位一体协同推进国别和区域学科的建设》的主旨发言。刘鸿武指出,从事国别和区域研究,要以学科建设为本体,以智库服务为功用,以媒体传播为手段,以扎根非洲为前提,以中非合作为路径。以非洲研究为例,我们要从中非双方文明进程和当前合作实践出发,深入实地,用好资源,近距离观察、了解中非双方的共同发展,提炼出可以用来解释、促进今天中非发展的知识形态、理论体系、话语概念,构建起中国的非洲学和非洲的中国学,更好地为国家决策服务,讲好中国故事,为中国树立全新的国际形象。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秘书处负责人罗林教授作了题为《国别和区域研究的工作要求及发展思路》,指出当前国别区域研究是我国由地区大国型迈向全球型大国的战略需求,再次强调了国别区域研究的重要性,并讲解了将学术研究转化为咨询建议的方法。
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黄靖教授讲述了国外的国别区域研究现状,并指出我国当前国别区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以及解决途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丁隆教授作了题为《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的讲座,从撰写报告的选题、结构、文字表述、报送时机等方面给与了全面的解读和辅导。
外交部非洲司、教育部国际司、民进中央、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等国家相关部委、浙江省政府相关部门领导以及来自全国60余所高校的140余家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的负责人、学者共27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保密教育、专报撰写、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培训及交流,并就“北京峰会后中国非洲研究的新使命新举措”进行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