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29日,中心研究员王晋于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发表评论文章,全文如下:
由于巴以问题的影响,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长期敏感而僵冷。但是近期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持续升温。在上月访问了海湾国家阿曼之后,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近日表示将会出访多个阿拉伯国家。随着近些年中东地缘政治变动,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可能迎来巨大的外交突破。
在历史上,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关系一直十分复杂。一方面,以色列的存在以及在约旦河西岸和东耶路撒冷的占领,被很多中东国家视为巨大的民族和宗教耻辱;但是另一方面,很多中东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需要与以色列在具体的政治事件上保持“默契”,以应对错综复杂的中东地缘政治变局。比如约旦在上世纪90年代与以色列建交前,就与以色列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伊朗尽管在1979年之后长期与以色列敌对,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两伊战争期间,以色列秘密的向伊朗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和物资,以帮助伊朗制衡当时阿拉伯世界的“第一军事强国”伊拉克。
10月25日内塔尼亚胡秘密访问阿曼,被视为以色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正式互动的重要开端;10月底在阿联酋举办的世界柔道锦标赛中,以色列选手获得金牌,阿联酋组委会也升起了以色列国旗,奏响以色列国歌。而仅仅在一年之前的2017年10月,当时以色列柔道运动员同样获得了金牌,但是阿联酋主办方禁止在颁奖仪式上悬挂以色列国旗和奏响以色列国歌,最终以色列运动员只能自己默唱国歌《希望》。短短一年之间,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就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让人不免对未来以色列和海湾阿拉伯世界的关系充满遐想。
近些年来,中东地区最大的政治议题,可能要数“伊朗威胁论”。从2011年中东动荡以来,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迅速扩张,形成了从伊拉克南部到叙利亚、黎巴嫩和也门的“什叶派之弧”,伊朗的影响力在近千年中第一次到达地中海。与之相伴的是中东地区的热点问题,如伊拉克在“后伊斯兰国”时代的政治重建、叙利亚问题的最终解决、也门内战、黎巴嫩政府建构等等,都受到来自于伊朗的影响。而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及其所领导的来自于伊拉克、阿富汗、黎巴嫩等国的什叶派民兵组织,也在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国扮演着重要角色。
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曾经的强国伊拉克在2003年美国入侵之后,被国内重重矛盾所拖累;埃及则在2011年之后,陷入国内复杂的社会和经济问题;沙特尽管坐拥庞大的石油资产,但是缺少必要的强大军事实力支撑自己的地缘战略野心。因此,一个拥有强大军事力量和科技力量的以色列,也就成为了当前阿拉伯世界制衡伊朗的重要“盟友候选人”。而美国总统特朗普2017年初上台之后,也极力推动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地区盟友的亲密关系,希望通过沙特串联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一起,共同封锁和应对伊朗。
尽管以色列和海湾国家日趋亲近,但是要想全面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恐怕仍需时日。巴以问题尽管在地缘政治层面逐渐被中东国家“边缘化”,但是在不少阿拉伯民众心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以来,巴以问题一直是阻碍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关系正常化的最大障碍。1979年埃及在经历了与以色列长达数十年的对峙和冲突之后,决定与以色列缔结和平,并且恢复关系正常化,却遭到了来自于阿拉伯世界的长期抵制和孤立;约旦尽管长期与以色列保持秘密联系,但是直到上世纪90年代巴以和平进程开启之后,才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即使在约旦和埃及,针对以色列的批评,对于巴勒斯坦的同情仍然是民众热议的话题。
由于与以色列有长期对峙甚至敌对的历史,海湾国家如果贸然的开辟与以色列的关系正常化之路,很可能会造成剧烈的社会和政治动荡,这是任何海湾阿拉伯国家政治领导人都不得不考虑的敏感议题。所以在短期内,一个由以色列和海湾阿拉伯国家组建的军事联盟,恐怕还难以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