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名家讲坛”在太白校区历史学院会议室举办。来自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东方研究所的鲁迪格·洛克(Rüdiger Lohlker)教授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关于‘发动敌方伊斯兰领地的革命’的白皮书:一战德国对伊斯兰策略”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主持,我校师生40余人参加了讲座。
洛克教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哈布斯堡王朝崩溃,直接塑造了现代奥地利历史谈起。作为欧洲的中东研究专家,洛克教授摒弃了从协约国角度出发研究一战时期历史,而是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从同盟国的角度分析德国对中东政策。
洛克教授首先分析了协约国对中东的政策:英国的目标是保卫埃及和苏伊士运河,以保住大英帝国从欧洲到英属印度的防卫。法国的目标是殖民北非兼及西非,尤其是保持在阿尔及利亚的地位。俄罗斯对中东的主要野心在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和巴统。相比协约国而言,除了奥匈帝国对巴尔干的野心与奥斯曼帝国稍有冲撞外,德国未在中东殖民,在与奥斯曼帝国交往中容易得到其信任。奥斯曼帝国的青年土耳其党执政过程中倒向的德国,并最终以封锁达达尼尔海峡,炮击俄国军舰的方式,卷入到一战进程中。他指出以往历史文件只出现在西方研究的脚注中,并选用了多篇历史文献进行对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一方的研究,如伊斯兰研究的创始者赫格隆(Snouch Hurgronje)对温和伊斯兰的研究和贝克尔(C·H·Becker)对荷兰殖民地的研究、突尼斯圣裔萨利赫著《圣战的真相》等。
洛克教授分析了德国出台关于“发动敌方伊斯兰领地的革命”白皮书的动因,即获得奥斯曼帝国支持和鼓动埃及、英属印度的反英情绪,推动战局朝有利于同盟国的方向发展。《奥本海默备忘录》表明,20世纪40年代柏林的东方学者们努力说服奥斯曼帝国发动对法国和英国的军事圣战,并将这一思想传播给在英法服役的穆斯林士兵。但没有很多重要的伊斯兰学者支持他们,这有几个原因:预算、宣传、阿拉伯语的世界新闻和德语的潜在战略。然而,同盟国期待的英国属地的反英情绪并未转化为实际行动。1911年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争夺北非,意大利发动空袭,英国说服了阿拉伯人抗击奥斯曼帝国和德国。
最后,洛克教授总结了奥地利和德国对关于“发动敌方伊斯兰领地的革命”白皮书的评价。总体而言,奥地利学者持批判态度,而德国学者则肯定其圣战性质。就实际而言,白皮书追求的宗教狂热,最终落幕,以政治结束。
王新刚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指出历史应从多个侧面进行分析研究,不应视其为一种应然的结果,并比较了20世纪初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两个老大帝国的不同命运,指出奥斯曼帝国最终分崩离析,而中国仍能够基本保持领土完整,这与两个帝国的地缘位置、国际环境和自身的外交选择密切相关。讲座结束后,在场师生就历史书写、一战时期的中东等议题与洛克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讲座在全场观众热烈掌声中取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