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9日,上外中东研究所副所长、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孙德刚在《新民晚报》发表评论文章《化武袭击:再次扼杀叙利亚和平曙光》(见《新民晚报》2018年4月19日第A23版),全文如下:
化武袭击:再次扼杀叙利亚和平曙光
近来,围绕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与俄罗斯发生激烈博弈。那么,叙利亚“化武袭击”究竟有无其事?美英法等国为何要执意打击叙利亚?本版编辑特请专家做详细解读。
疑团重重政府施袭可能性不大
问:叙利亚“化武袭击”事件究竟有无其事?叙利亚政府军是肇事方吗?
答:自2011年以来,叙利亚危机已持续7年,“化武袭击”事件时有发生,成为牵动各方神经的敏感议题。2013年第一次“化武危机”爆发后,叙利亚以“销毁化武”为条件,换取西方停止武力攻击;2017年,叙利亚爆发第二次“化武危机”,美国向叙军事基地发射了59枚“战斧式”巡航导弹;今年是第三次“化武危机”,美英法空袭叙政府军所谓化武研究、存储与指挥中心。
多年来叙利亚“化武危机”疑团重重,一直难有定论。2013年联合国派出的调查组进入化武袭击现场进行调查,并认定沙林、芥子气和氯气等化学武器的确用于军事攻击,但究竟谁是幕后黑手、是否专门针对平民,至今没有定论。更为蹊跷的是,2013年、2017年和2018年三次“化武袭击事件”,都是在叙政府军在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反对派难以招架的情况下发生的。
西方国家认为,此次化武袭击事件,是俄罗斯和伊朗支持下的巴沙尔政府对手无寸铁的平民发动的野蛮攻击;巴沙尔政府则矢口否认,称2013年联合国100多位化武问题专家进入叙20多处研究和储存中心核查,已移除并销毁全部化武。况且2013年10月以来,叙利亚正式成为《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缔约国,承担履约责任,更不可能使用化武。
截至目前,联合国尚未展开调查,故此次叙“化武危机”尚无定论。尽管美英法迫不及待地发动空袭,但是连美国军方也承认,当前尚不掌握叙政府使用化武的确凿证据。
从正常逻辑来看,叙政府此次对平民实施“化武袭击”的可能性不大。第一,政府军在东古塔地区已占据主动,在战场上处于优势地位,没必要发动化武攻击;第二,叙利亚是《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缔约国,其处于国际社会的严格监控之下,藏匿和运输化武的难度较大;第三,在经过2013年和2017年两次化武危机后,叙利亚高层深知使用化武的严重后果,因为这是一条“红线”,甚至会招致“灭顶之灾”。故可以判断,叙政府不会作茧自缚、引火烧身。
冷战再起“精准打击”震慑俄伊叙
问:美英法等西方主要国家为何从声称逐步退出到发出军事威胁并实施第一轮空袭,立场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答:2017年以来,美英法领导人主要关注国内问题,对叙利亚冲突和中东问题关注度下降:特朗普忙于今年美国中期选举;英国政府忙于脱欧的后续工作;法国总统马克龙忙于应对国内经济和社会问题。特朗普甚至放出风声:未来美国将从叙撤出武装力量。然而,最近西方与俄罗斯爆发“新冷战”,迫使美英法不得不防范俄在叙利亚一家独霸的野心。
首先,普京成为俄罗斯政坛的“常青树”,在克里米尔和乌克兰等问题上与西方针锋相对,已成为西方的“眼中钉”。西方认为,今年3月普京再次高票当选总统,表明俄已偏离了西方为其设定的“民主化”和“西方化”政治转型道路。
其次,4月初英国发生“间谍中毒”事件后,西方与俄关系急剧紧张,美英法等24个国家联合驱逐俄外交官,加大对俄经济制裁,俄则针锋相对,毫不相让。
最后,俄罗斯在中东影响力与日俱增,引起西方的恐慌。一方面,俄罗斯与伊朗和土耳其建立“阿斯塔纳会谈机制”,形成了叙四个“冲突降级区”,甚至将西方的北约盟友土耳其揽入怀中。沙特、以色列、埃及等西方盟国也频频对俄示好、访问俄罗斯。俄式武器在巴沙尔政府收复失地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无形中为俄向中东国家推销军火做了广告,S-300和S-400受到叙利亚、伊朗、沙特、伊拉克和埃及等国的青睐,无疑动了美英法军火商的“奶酪”。
因此,化武袭击是西方试图占据道义制高点的重要手段。西方利用强势话语,给俄、叙政府扣上“使用化武袭击平民”的帽子,在国际舞台上对叙形成舆论压力。
西方此次“精准打击”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旨在对俄、伊朗和叙政府产生震慑效应,使之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为叙利亚反对派卷土重来赢得喘息之机,但不会改变巴沙尔政府的军事优势地位。
顾全大局俄反击尚在外交层面
问:就美英法对叙利亚的军事袭击,俄罗斯有无针对性措施?土耳其和伊朗的态度如何?
答:当前,无论是美英法还是俄罗斯都没有做好战略冲突的“大战”准备,因此西方与俄罗斯的博弈主要还是通过代理人来实现。尽管美英法领导人在空袭后公开点名批评俄政府和普京“助纣为虐”,但也留有余地;普京政府也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首先,俄罗斯政府利用联合国等国际舞台同西方作斗争,揭露西方捏造化武袭击的证据、违反《联合国宪章》、侵犯叙主权和领土完整。4月15日,俄罗斯在安理会提交一份谴责西方空袭叙利亚的草案,尽管遭西方等8国反对而未能通过,但仍获得3票赞成、4票弃权,使师出无名的西方空袭在国际舆论上陷入被动。
其次,俄罗斯积极与非西方大国加强合作。空袭结束后,俄表示将利用金砖国家组织、G20、上合组织等平台,与其他大国加强合作。普京与伊朗总统鲁哈尼通电话,一致反对西方对叙侵略。
最后,俄罗斯将继续支持巴沙尔政府,支持其围剿叙反对派。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西方空袭后,土耳其外交部表态予以支持和欢迎。这主要是因为,今年土耳其在叙利亚阿夫林地区采取军事行动,在叙北部建立了缓冲带,得到了美国和欧洲大国的默许。特朗普政府未支持被土耳其列为恐怖组织的叙利亚库尔德武装——叙利亚民主军,而是暗地支持土耳其建立“势力范围”。土耳其政府这次向西方示好,无疑表达了对特朗普政府的感激之情。美国对土耳其的绥靖政策正在削弱“俄罗斯-伊朗-土耳其”三角联盟。
未来,西方对俄制裁还将进一步加码。鉴于目前俄罗斯经济面临困难,西方加大对俄经济制裁和诱使俄长期陷入叙利亚泥潭,从长远来看有利于消耗俄综合国力。俄罗斯一方面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另一方面又必须警惕叙利亚战争像当年的阿富汗战争那样,成为压垮莫斯科的最后一根稻草。今年6月,俄罗斯将举办世界杯,普京政府势必顾全大局,避免与西方进一步恶化关系,包括预防俄罗斯与西方的矛盾进一步扩散至欧洲地区。
格局不变叙利亚难见和平曙光
问:叙利亚下一步局势会如何发展?
答: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俄罗斯与西方、逊尼派与什叶派国家、阿拉伯与非阿拉伯国家、主权国家与极端组织都把叙利亚作为争夺地缘政治影响力的竞技场。
为促使叙利亚危机“软着陆”,联合国、阿盟和世界主要大国均设立叙利亚问题特使;联合国建立叙利亚问题日内瓦会谈机制;西方召开“叙利亚人民之友”会议;俄罗斯、伊朗和土耳其建立阿斯塔纳会谈机制,并确立叙利亚四个“冲突降级区”。然而,美英法空袭叙利亚,使叙各派之间达成妥协的难度加大,通过和谈解决叙危机的希望更加渺茫。西方绕开联合国和国内立法机构,以“莫须有”的罪名对叙动武,必将使叙政府与反对派又回到了“武力征服”的逻辑。
这次空袭并未改变叙利亚当前“一超多强”的权力格局。“一超”即叙利亚政府军占主导地位。在俄罗斯、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积极配合下,叙利亚政府军已收复东古塔地区,控制着全国55%的版图、绝大部分城市和主要战略要地,在战场上占据绝对优势。
“多强”指叙利亚各反对派武装各自为政,拥兵自重。其中美国支持的库尔德武装——叙利亚民主军控制全国26%的土地,与巴沙尔政府军隔着底格里斯河,试图“划江而治”;美国和海湾国家支持的叙利亚自由军、以及“沙姆解放组织”、“伊斯兰军”控制着全国10%的土地,分别在西北部的伊德利卜省和东南部同约旦交界地区占据主导优势;土耳其支持的土库曼旅和叙利亚自由军则在叙北部建立缓冲区,控制叙3%的土地;“伊斯兰国”的残余力量仍然在叙利亚东部沙漠地区负隅顽抗,控制着6%的土地。
在可预见的将来,叙利亚政府军、民主军、自由军、“伊斯兰军”、“沙姆解放组织”等在外部力量的支持下,仍将处于对峙局面。特别是随着俄罗斯与西方、伊朗与沙特-以色列的“双重冷战”进一步加剧,叙利亚成为各方博弈的舞台,代理人之间热战升级的风险增大。叙利亚冲突各方恐将进一步陷入“修昔底德陷阱”,难见和平曙光。
总之,7年来叙利亚危机从一场内生性、求变革的社会运动,变成了外部力量追求地缘政治利益的血腥战争,叙利亚人民成为这场政治游戏和代理人战争的牺牲品。这既是大国政治的悲剧,也是叙利亚人民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