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1日至11月5日,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东方研究所鲁迪格·洛克教授(Rüdiger Lohlker)应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叙利亚研究中心的邀请开展了为期15天的学术交流活动。鲁迪格·洛克教授为广大师生带来了多场精彩的学术讲座。鲁迪格·洛克教授的系列讲座也是历史学院世界史专业研究生活动月的组成部分。此次访学活动中,鲁迪格·洛克教授代表维也纳大学东方研究所与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签署了双边合作备忘录,并应聘叙利亚研究中心客座教授。
鲁迪格·洛克教授现任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东方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伊斯兰研究、东方学研究及中东历史研究。洛克教授曾任维也纳大学东方研究所主任,并先后任职于德国哥廷根大学阿拉伯研究学院,德国基尔大学东方神学院伊斯兰研究中心。鲁迪格·洛克教授的社会兼职包括世界中东研究大会(WOCMES)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激进化意识网络(RAN)奥地利集体工作组组长;“德国阿拉伯和伊斯兰法律协会”(GAIR)咨询委员会委员等。鲁迪格·洛克教授近年的主要论著有:《伊斯兰法》(维也纳,2012)、《奥地利穆斯林》(因斯布鲁克,2012)、《暴力神学——以IS为例》(维也纳,2016)、《萨拉菲主义者:虔诚者的反抗,沙特阿拉伯和暴力》(慕尼黑,2017)等。主要论文有:“伊斯兰教:律法与暴力(和非暴力)”(《模拟理论和世界宗教》, 2018)、“改变伊斯兰模式”(《奥地利:历史,文学,地理》,2018)、“全球化视角下代表制的隐藏面——以沙特阿拉伯为例”(《当代社会宗教与转型的跨学科期刊》, 2018)、“末世论视角下的历史神学”(《法兰克福伊斯兰神学研究学报》,2018)等。
10月22日,鲁迪格·洛克教授做客我校“名家讲坛”,为我校师生做了题为“关于‘发动敌方伊斯兰领地的革命’的白皮书:一战德国对伊斯兰策略”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我校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主持,我校师生50余人参加了讲座。洛克教授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哈布斯堡王朝崩溃,直接塑造了现代奥地利历史谈起。作为欧洲的中东研究专家,鲁迪格·洛克教授摒弃了从协约国角度出发研究一战历史的视角,以一种独特的视角,从同盟国的角度分析德国对中东政策。鲁迪格·洛克教授首先分析了协约国对中东的政策:英国的目标是保卫埃及和苏伊士运河,以保住大英帝国从欧洲到英属印度的防卫。法国的目标是殖民北非兼及西非,尤其是保持在阿尔及利亚的地位。俄罗斯对中东的主要野心在高加索地区的阿塞拜疆和巴统。相比协约国而言,除了奥匈帝国对巴尔干的野心与奥斯曼帝国稍有冲撞外,德国在中东没有殖民地,在与奥斯曼帝国交往中容易得到其信任。奥斯曼帝国青年土耳其党执政过程中倒向的德国,并最终以封锁达达尼尔海峡,炮击俄国军舰的方式,卷入到一战进程中。他指出以往历史文件只出现在西方研究的脚注中,并选用了多篇历史文献对德国、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一方进行研究,如伊斯兰研究的创始者赫格隆(Snouch Hurgronje)对温和伊斯兰的研究和贝克尔(C·H·Becker)对荷兰殖民地的研究、突尼斯圣裔萨利赫著《圣战的真相》等。洛克教授分析了德国出台关于“发动敌方伊斯兰领地的革命”白皮书的动因,即获得奥斯曼帝国支持和鼓动埃及、英属印度的反英情绪,推动战局朝有利于同盟国的方向发展。《奥本海默备忘录》表明,20世纪40年代柏林的东方学者们努力说服奥斯曼帝国发动对法国和英国的军事圣战,并将这一思想传播给在英法服役的穆斯林士兵。但没有很多重要的伊斯兰学者支持他们,其原因是:预算、宣传、阿拉伯语的世界新闻和德语的潜在战略。然而,同盟国期待的英国属地的反英情绪并未转化为实际行动。1911年奥斯曼帝国和意大利争夺北非,意大利发动空袭,英国说服了阿拉伯人抗击奥斯曼帝国和德国。最后,洛克教授总结了奥地利和德国对关于“发动敌方伊斯兰领地的革命”白皮书的评价。总体而言,奥地利学者持批判态度,而德国学者则肯定其圣战性质。就实际而言,白皮书追求的宗教狂热,最终落幕,以政治结束。王新刚教授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指出历史应从多个侧面进行分析研究,不应视其为一种应然的结果,并比较了20世纪初中国和奥斯曼帝国两个老大帝国的不同命运,指出奥斯曼帝国最终分崩离析,而中国仍能够基本保持领土完整和主权,这与两个帝国的地缘战略地位、国际环境和自身的外交选择密切相关。
10月23日至11月2日,鲁迪格·洛克教授以“一战前至今日阿拉伯世界”为主题,先后为历史学院、中东研究所师生作了多场院内系列讲座。鲁迪格·洛克教授在“被制造的国家: 伊拉克和一战”讲座中指出,民族国家是可以发明的,创建伊拉克的是英国人, 建立一个王国将其作为保护国是为了保护在那里的石油资源。这片领土由奥斯曼帝国中的三个不同的省份组成,不同教派、地域、民族等多元社会被殖民主义强行构建为新生的国家,不可避免地存在民族国家建构的困境。鲁迪格·洛克教授通过伊拉克犹太人、什叶派、库尔德人等案例证明了伊拉克持续存在的 "伊拉克暴力文化",即被人为制造的新生国家面临的诸多挑战和现实冲突;同时,他认为通过重建伊拉克政治权力以及社会和政治的联系对伊拉克未来是有希望的。鲁迪格·洛克教授在“舞动的剑、石油和石油美元: 沙特阿拉伯的案例”的讲座中认为,研究沙特历史与政治,首先要理解不同历史类型的“圣战”,特别是现代瓦哈比主义。他指出,家族历史是沙特阿拉伯历史的重要来源,沙特第三王国崛起的重要因素不仅仅是婚姻政治,还有民兵组织伊赫万运动。1932年伊本·沙特建立的现代沙特阿拉伯王国是英国利用阿拉伯半岛内部变化被制造的国家,当时的沙特王国不是现代意义国家,没有政府机构, 没有行政管理,其统治依靠的是沙特家族、贵族、商人的联盟。鲁迪克·洛克教授在“被制造的国家: 叙利亚和一战的案例”讲座中认为,我们现在称之为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和以色列以及巴勒斯坦, 被统称"大叙利亚", 是曾经的奥斯曼帝国叙利亚省份。通过对奥斯曼帝国晚期叙利亚省份的研究,他认为必须从方法论的角度不断阅读与重新甄别档案来源。第一次世界大战及其结果极大地影响了叙利亚地区的历史进程,1914年至1918年间, 奥斯曼帝国大叙利亚地区的人民遭受了巨大苦难。政府招募了几十万人, 几十万人在伴随战争而来的饥荒中死亡。根据英法达成的协议,1920年7月法国占领了叙利亚,对叙利亚统治持续到1946年。鲁迪克·洛克教授重点分析了1925年叙利亚大起义的经济、参与阶层等内容,他认为叙利亚大起义的领导阶层不再是传统的土地贵族集团,而这次起义是阿拉伯世界一系列反抗殖民统治即将爆发的信号事件之一。事实上,法国委任统治政府将起义的动因指向阶级因素并不符合历史事实,民族主义是起义产生的主要动因。
11月2日上午,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与鲁迪格·洛克教授在历史学院一楼会议室正式签署合作备忘录,该备忘录是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与维也纳大学东方研究院未来学术合作的框架,备忘录的目标是促进双方的科研合作,重点是共同研究中东地区,特别是建立彼此在相关研究领域的学术交流机制,并作为各方与其他机构发展合作的基础,为进一步的国际合作创造机会。历史学院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社科处、国际处等处室领导出席了双边合作备忘录签字仪式。签字仪式结束后,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向鲁迪格·洛克教授颁发了客座教授的聘书。鲁迪格·洛克教授做了热情洋溢的答谢词,并表示应聘客座教授是一个极大的荣誉,期待着与西北大学历史学院、西北大学中东研究团队展开全面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仪式结束后鲁迪格·洛克教授与历史学院教师、博硕士研究生、留学生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学术交流座谈会,就西亚、南亚地区的殖民主义问题进行了互动式讨论。11月5日鲁迪格·洛克教授短期访问西北大学之行圆满结束。鲁迪格·洛克教授此次短期访问,学术性强、内容充实、交流互动积极,促进了维也纳大学与西北大学之间中东研究学科的学术交流,也为两个学校之间下一步的学术合作、人员交流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1 鲁迪格·洛克教授与师生座谈
1.2 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鲁迪格·教授、李军副院长
1.3师生座谈会学术交流环节
1.4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与鲁迪格·洛克教授签署合作备忘录
1.5鲁迪格·教授与硕博士研究生合影
1.6 鲁迪格·洛克教授为历史学院学生授课
1.7 鲁迪格·教授做客西北大学“名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