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

中心新闻

SRC·|·中心研究员、中东研究所副教授王晋博士就美国“和平”构想接受《南方日报》采访

发布时间:20-09-18    浏览:  

巴林和阿联酋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签字仪式,变成特朗普在美国白宫门口的一场“政治秀”。随着美国大选临近,特朗普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对中东问题频频发力,还举行“中东和平峰会”,邀请多个阿拉伯国家参加,为竞选不断添砖加瓦。

美国所谓的“和平协议”以及“和平构想”能否真的为动荡的中东打开和平之门?专家指出,中东国家之间建立关系对本质上对地区和平有益,但与此同时,美国“拉偏架”借反伊朗搭建的区域同盟,可能会成为诱发“中东新冷战”的又一不稳定因素。


作秀▷▷

借中东为大选加筹码

9月15日,美国白宫举行了巴林、阿联酋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的签字仪式。仪式由美国总统特朗普主持,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亲自参加,阿联酋、巴林两国则派出外长赴会。

在美国斡旋下,巴林、阿联酋两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相继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此前,22个阿拉伯国家中仅埃及和约旦2国与以色列建交,毛里塔尼亚在2010年宣布同以色列断交。
“美国广播公司”分析,特朗普选择在此时专门邀请三国赴美签订协议,是想在美国大选逼近的时候将自己塑造成“国际和平的缔造者”。

西北大学叙利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晋介绍,近年来巴林与以色列的关系和睦。去年6月,巴林与美国合办涉巴以问题的“和平促繁荣”经济研讨会,但在阿拉伯国家中应者寥寥。今年1月,美以两国在白宫发布推动“世纪协议”,巴林又派代表赴会。


《华盛顿邮报》评论,尽管特朗普及其幕僚都试图将此事纳入特朗普的政绩,但三国恢复交流和接触已有很长时间,特朗普是“在已建成的酒店中印上了自己的名字”。


为增光添彩这份“中东成绩单”,特朗普还暗示将有更多阿拉伯国家跟随同以建交的进程。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特朗普称加入以色列和阿联酋、巴林签署的关系正常化协议的国家“将有9个”。同时,美国还计划在签字仪式同期举行“中东和平峰会”,邀请埃及、约旦、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曼、苏丹等国出席。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学者孙成昊分析,大选临近,特朗普欲借炒作中东议题吸引关注。此外,以色列话题备受特朗普的基本盘——基督教福音派选民的重视,特朗普也需要借外交成绩收获支持率。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钮松指出,特朗普看似突然对中东问题加大发力程度,但仍符合其首次竞选就勾勒出的中东战略构想。特朗普政府在中东问题上的具体行动往往是择机而为,从时间节点上配合其国内政治和新一轮大选政治的需求。


站队▷▷

海湾国家多数持观望态度


2个海湾国家先后同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在中东国家中引发震动。近日,巴林遭到巴勒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国强烈谴责。巴勒斯坦9月11日召回该国驻巴林大使。受美国邀请参加“中东和平峰会”的埃及、沙特等国,则对巴林的外交政策持支持或默许的态度。



钮松介绍,除埃及、约旦外,其他受邀国家虽未和以色列建交,但已经存在长期、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对特朗普政府大力推进的阿拉伯国家对以关系突破也相对积极。此外,这些国家对伊朗保持高度警惕,美国遏制伊朗的战略构想迎合这一情绪。


孙成昊分析,在后反恐时代,美国希望将资源从中东转向印太,对中东政策更多着墨于盟友国家以色列的支持,也希望借更多阿拉伯国家同以色列建交,形成一个反伊朗的战略同盟。


王晋认为,特朗普的“反伊朗同盟”构想本质上源于他本届任期内在中东政策上的失利。特朗普希望对伊朗极限施压达成新的核控协议,强迫巴勒斯坦承认以色列对耶路撒冷和约旦河西岸的基础上解决巴以问题,都遭到强硬抵抗,因此转而在海湾国家中寻求政治认同。

应邀参加“中东和平峰会”的沙特等国也是特朗普努力促成同以“握手”的对象,但目前各国对这一话题持观望态度。9月9日,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重申,支持巴勒斯坦以第三次中东战争以前边界为基础建国。此前,沙特对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部分被占领土计划表示强烈谴责。两国关系仍受巴以问题掣肘。


王晋指出,在海湾国家中有较强影响力的沙特至今没有对以迈出“关键一步”,其他海湾国家也不会跟随。除沙特外,被特朗普寄予厚望的阿曼由于国家元首刚继任,较大可能不会对阿以关系这一敏感议题出手;苏丹财政压力较大,政府需要依靠沙特等海湾国家的援助维持,短期内对以政策难有变化。


以阿以关系为基础推进“反伊朗同盟”,也可能遭到美国国内政坛的阻力。孙成昊认为,特朗普的中东战略构想没有解决巴以问题和阿以关系的深层矛盾,在美国国内存在反对声音。若共和党当选,阿以关系无疑将作为特朗普的政治遗产努力推进;若民主党当选,美国的中东政策重点可能重回伊核协议谈判,继续推动阿以关系将失去动力。


变局▷▷

伊朗问题成中东矛盾中心


“英国广播公司”指出,美国、海湾国家与以色列因政治交易获利,是建立在巴勒斯坦“被背叛”的基础上。长期以来,海湾国家对以色列的态度基于巴勒斯坦的和平进程,如今各方绕过巴以问题同以色列建立联系,使加沙地带变成一座巴勒斯坦人的“露天监狱”。

在白宫签字仪式当天,加沙地带冲突再起。据以色列军方发言人证实,当地时间15日晚至16日凌晨,巴勒斯坦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武装向以色列发射13枚火箭弹,以色列国防军随机对哈马斯武装阵地进行了10次空中打击。

自1947年第一次中东战争起,巴勒斯坦战乱绵长,巴勒斯坦人民难以迎来长期渴望的和平,解决巴以问题又遥遥无期。新华社指出,特朗普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大幅调整中东政策,更加明显地偏袒以色列,加大对阿拉伯国家的施压力度,导致巴勒斯坦利益成为牺牲品。

上海外国语大学志远卓越学者、中东研究所教授范鸿达指出,阿拉伯国家面临沉重发展的压力,难再为巴勒斯坦“强出头”。伊朗和土耳其仍坚定站在巴勒斯坦一边,但也将其视为政治砝码。

“在大事频出的中东,将巴勒斯坦问题视为中东问题的核心已不符合现实。”范鸿达认为,和平是中东人民热盼的目标,坚持对抗思维的中东领导人愈发缺乏支持。从结果上看,中东国家之间达成关系正常化,符合中东地区的整体利益。

钮松认为,当前中东地区正处在分裂与动荡的时期,多数国家对巴以问题的关注度急剧下降,在阿拉伯国家,巴以问题正让位于平衡伊朗地区扩张的现实需求。对美国来说,进一步分化阿拉伯世界并在此基础上拓展以色列的外交空间也是其重点推进的方向。

特朗普将海湾国家与以色列实现关系正常化视为“新中东的到来”,但美媒质疑,这一政策是否能够真正帮助中东地区实现和平。《华盛顿邮报》指出,美国向阿联酋等国宣传“和平”,对沙特为首的多国联军在也门的军事行动却默不作声。

就在9月15日白宫举行的签字仪式上特朗普还表示,向阿联酋出售F-35战斗机将“没有问题”,还愿意向其他阿拉伯国家出售与以色列相同的武器系统。“美国广播公司”称,美国向阿联酋、巴林等国出售先进武器装备可能破坏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军事优势,以色列国内也存在担忧情绪。

“特朗普不仅没有解决中东固有的问题,反而通过‘拉偏架’的形式,以伊朗作为构想的共同威胁挑动政治博弈,可能会引发一定的后果。”孙成昊说。

王晋分析,中东国家对以色列关系转向,是美国、以色列两国在中东进行政治博弈的必然结果。美国借以色列和海湾国家对伊朗的担忧情绪构建“反伊朗同盟”,可能使中东陷入“地区性冷战”的局面。


在“反伊朗同盟”建构下,以受美国支持的以色列与海湾国家为一方,伊朗及其地区盟国和政治势力为另一方,两方对峙成为影响地区局势稳定的新源头。王晋认为,双方因意识形态和历史因素造成的敌对关系在加剧,“地区性冷战”已成为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