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1日下午,西北大学“名家讲坛”系列讲座在中东研究所树人启智报告厅举行,讲座题目为“从安纳托利亚到叙利亚:‘哈梯国’地名的变迁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刘健研究员主讲,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区域国别研究院副院长、叙利亚研究中心主任王新刚教授主持,西北大学历史学院和中东研究所师生到场参与。
首先,刘健研究员回顾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学者们对于“哈梯国”的误读。在历史上,希罗多德曾将赫梯时代的遗迹误认为埃及法老的遗存;近代早期,马丁·路德曾将《旧约圣经》中的“Ḥittîm”译为“赫梯人”(Hethiter,Hittites)。至19世纪,随着对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的破译,国外学界对于赫梯人的认识虽然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但仍认为“哈梯国”在叙利亚,直到19世纪后期才最终确认哈梯国位于安纳托利亚中部。随后,刘健研究员梳理了赫梯与叙利亚关系的历史演变,指出了什么是“哈梯”以及哈梯与赫梯的关系,肯定了叙利亚对于赫梯国家的重要性。最后,刘健研究员厘清了学者们误读“哈梯国”的原因,并认为叙利亚与赫梯国家不仅是两河流域文明的接受者、改造者、传播者,更是共同历史的亲历者。
报告结束后,刘健研究员逐一解答了现场师生提出的问题,既指出了新赫梯国家与亚兰人/阿拉米人的联系,也对有关赫梯帝国道路系统和维持统一的机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师生们高度评价此次讲座。讲座在在场师生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简介:刘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秘书长;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华文明与世界古文明比较研究中心副主任、秘书长。从事两河流域、安纳托利亚古代文明史研究。在《世界历史》《史学理论研究》《史林》《古代文明》等刊物上发表中外文论文30余篇。主编或参与出版《古代世界的民族与宗教》《古代国家起源与早期发展》《古代国家的等级制度》等学术专著,独译或参与翻译《剑桥古代史》 (第一卷第二分册) 《世界历史上的农业》《交往中的文化:第二个千年的世界人口流动史》《从古代向封建主义的过渡》《宝库山世界历史研究指南》等译著。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重大专项交办项目,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多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