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书是彭树智主编的13卷本《中东国家通史》中的一卷。全书以文明交往理论为指导,采用通史的叙述方式,系统介绍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由古及今的历史发展过程,探究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的社会特征和历史发展规律,涉及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宗教与民族、自然与社会、文化与外交等。
书评:在数千年世界古代文明中,中东地区一直处于创造力的中心,如同整个人类文明史一样,不同文明间的交往贯穿于全部中东文明史之中。文明交往的作用,最重要的内在精神在于不同文明相互激发彼此的创造力,促进彼此吸收对方经验,充实各自的生命力;文明交往的原动力,是它的开放性、主动性和自主性;文明的本土因素在交往中起关键作用,失去本土因素即失去文明主体。泛义上的叙利亚文明交往史还凸现出三个重要性:1.商贸交往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2.文明交往的互动性表现为文明间的影响与反影响;3.叙利亚地区文明交往中的分解转化环节,延续了叙利亚和希腊文明解体后的断层,衍生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文明。
历史上叙利亚地区经过多次的政治、宗教和民族的历史变迁,至今还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各种联系,其中关系最密切的莫过于现代叙利亚和黎巴嫩两个国家了。正是考虑到这种从古到今的连续性联系,把这两个关系密切的毗邻而居的国家,放在一卷之中,命名为《叙利亚和黎巴嫩卷》。
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多元社会,是历史上长期文明交往的结果。不但是古代的“文明十字路口”深远影响,尤其是近现代以来文明交往的结果。
奥斯曼帝国4个世纪的统治,法国20多年的殖民统治,叙利亚和黎巴嫩独立后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演变,导致这两个国家在中东民族独立国家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性质。它们既以同西方文明交往密切而著称,又以民族宗教和语言多元社会的特征而置身于阿拉伯国家的群体之中。这两个国家都以阿拉伯民族为主体,同时都存在着其他众多的民族。这两个国家居民的大多数都信仰伊斯兰教,但都有相当数量的基督教徒。除了宗教、血统的多元性以外,这两国在语言上既都以阿拉伯语为国语同时又广泛地使用法语和英语。
叙利亚和黎巴嫩至今仍是处在一个“十字路口”的变革地位上,正像它们在历史上长期处于东西方文明汇聚地位一样。以叙利亚为例,可以窥见在不同时代中这种文明交往的传承与变动的轨迹。2000年7月17日,巴沙尔·阿萨德在总统就职演说中讲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我们不能把别人的民主用于我们自己。我们必须具备特别适合我们的民主经验。这种经验来自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文明,它适应我们社会的需要,适应我们现实的需要。”叙利亚正在经历一场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它面临的是一场提升内部文明交往程度和外部文明交往程度的重大抉择。作为―个地区大国,它将更加开放,着力于解决经济弊病、政治体制和社会诸多问题,推进现代化进程;同时也要解决与以色列、土耳其、美国等国关系问题,从而在中东和平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叙利亚需要一代着眼于世界并具有现代素质的年轻人,而现在1600多万人口中,有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他们将在21世纪中重演历史上“文明十字路口"辉煌角色使叙利亚进入一个文明化的新时代。